近年來,綜合評價不斷發展完善,再加上自主招生的“緊縮”,綜合評價的關注度大幅提高,成為眾多家長和考生的重要選擇,也成為高校招生的重要方式。那么,綜合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是什么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看一下。
三種綜合評價招生模式
模式一:普遍模式
普遍模式為大多數綜合評價高校使用的模式。家長和考生主要關注發布簡章、校測時間、入選名單公布和填報志愿這幾個時間節點。
1、流程:
發布簡章,報名
初審名單公布
高考
校測
高考出分
入選名單公布
填報志愿
錄取
2、代表高校:
多省招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
省內重點及省屬高校:
山東: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
江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江蘇大學、揚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
浙江: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師范大學等
上海: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
廣東: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等
(以上僅列舉部分高校名單)
注意:大部分高校綜評簡章集中發布的時間是在明年的三四月份(綜合評價一點通平臺也會在第一時間更新各高校簡章),各位家長和考生一定要仔細研究簡章,簡章是報考的依據,不可忽視!
模式二:上海模式
上海作為第一批新高考改革試點省市,其綜合評價招生最大的區別在于考生需要先填報志愿,再依據高校公布的入圍名單進行校測。
1、流程:
發布簡章,報名
初審名單公布
高考出分
志愿填報
入圍名單公布
校測
錄取
2、在上海進行綜合評價招生的高校: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共計15所。
注意:
(1)清華、北大兩所高校在上海地區招生特殊。兩所高校在高考出分前進行校測,在零志愿批次填報志愿,會存在考生入圍多所高校綜合評價情況。2019年清華大學強調“入圍多所高校的學生須與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確認是否參加我校錄取”。
(2)志愿填報。上海地區綜合評價志愿填報在綜合評價批次及零志愿批次,均在本科提前批之前。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其他高校的志愿填報和錄??;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上海市后續各批次志愿填報和錄取。
(3)校測和高考分數要求。上海模式招生的高校普遍強調“未經校測不得錄取”,以及“高考投檔成績不得低于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劃定的自主招生控制線”的要求。
模式三:高考后模式
高考后模式主要代表為中南大學和東北大學。兩所高校均在高考出分后發布綜合評價招生簡章。2019年中南大學開放對湖南省、云南省招生,東北大學開放對遼寧省招生。
1、流程:
高考出分
發布簡章
報名(填報志愿)
校測
錄取
2、代表高校:中南大學、東北大學
注意:兩校報名錄取略有區別。
(1)中南大學:在湖南省招生需要高校官網和湖南省高考志愿填報系統同時報名;在云南省招生直接在云南招生考試工作網填報志愿進行報名。2019年中南大學綜評報名時間極短,僅有1-3天。
(2)東北大學:直接在志愿填報系統的本科提前批次填報志愿即完成報名。報考東北大學綜合評價錄取不影響正常填報其他批次高考志愿和錄取。
2020年綜合評價預測
1、綜合評價的關注度提高
2019年自主招生“緊縮”,許多考生轉向高校綜合評價作為升學途徑,預計2020年關注并報名的人數將提升。據消息,今年南方科技大學首次公布的冬令營提出,通過冬令營初審的考生即可獲得南科大綜合評價資格。綜合評價作為高校認可并推廣的選拔方式,未來會獲得更多家長和考生關注。
2、綜合評價實施范圍和試點高校進一步增加
近年來,綜合評價實施區域逐漸擴大,越來越多的高校開放綜合評價試點。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增加江蘇、福建招生。
在新高考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背景下,預計2020年綜合評價實施范圍和招生規模會進一步增加。
3、綜合評價招生適宜多數考生。
(1)綜合成績優秀
綜合成績是高校綜合評價錄取的基礎,高校綜合成績中高考成績占比不低于50%,綜合成績好的考生在擇優錄取的規則下更占優勢。
(2)具備一定獎項
在高校擇優選拔的環境下,考生所獲的大多數獎項可以作為相關學科特長的證明,為報考高校綜合評價“添磚加瓦”。
(3)有明確的目標高校
典型如上文“高考后模式”,考生需對高校有強烈的目標感,提前準備充分,在綜合評價簡章公布后的短時間內完成報名工作。
文章素材來源于網絡。